- · 《缔客世界 》收稿方向[05/28]
- · 《缔客世界 》投稿方式[05/28]
- · 《缔客世界 》征稿要求[05/28]
- · 《缔客世界 》刊物宗旨[05/28]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俄罗斯工业发达,先进武器畅销世界,为何民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欢迎捧场照理说事之拍案惊奇。大家都知道这个俄罗斯和前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非常发达,这也是撑起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但是,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俄罗斯、
欢迎捧场照理说事之拍案惊奇。大家都知道这个俄罗斯和前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非常发达,这也是撑起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但是,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俄罗斯、包括前苏联除了生产的某些军用汽车仍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之外,其它的民用汽车几乎在国际市场上早就销声匿迹了。
年纪大一些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在九十年代之前,前苏联生产的伏尔加、拉达这些轿车在中国还是很常见的,虽然是有名的油老虎,舒适性也比较差,但是那时候在中国汽车本身都是个稀缺物种,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能看到一辆轿车就感到很兴奋,很羡慕了,好像那时候也很少有人去嫌弃苏联轿车的这些毛病。
不过,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西方的合资品牌和进口汽车开始大量涌入中国,苏联车瞬间就从中国大地消失了。原因很简单,苏联车根本无法跟西方跟日本车相提并论,耗油、性能差、故障多、舒适性差,除了铁皮后点儿抗撞之外,几乎是一无是处。那很多人可能就会奇怪了,为什么苏联重工业那么发达,却造不好一辆民用汽车呢?这还要从苏联工业的工业结构和发展历史说起。
苏联自从诞生就处于一个险恶的国际环境当中,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就一直想要消灭掉这个布尔什维克的新生政权,而苏联本身从沙俄继承来的只是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落后农业国的底子,为了保护自己,苏联采取的策略是集中全部力量,全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整个国家的重工业化建设。
苏联的这一政策的确非常奏效,咱们历史课本学过,苏联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三十年代完成这个国家的工业化、电气化,建立起了一套庞大的重工业体系。这套体系在苏德战场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苏联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打败了居于世界工业顶端的德国法西斯,除了苏联人民的坚强意志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套庞大且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拖拉机厂生产的出来的坦克,粗糙的苏联战机,这些傻大黑粗的苏联装备,虽然不精致但却非常实用,特别是数量的优势替补了质量的劣势后,在战场上简直发挥出了奇效。
这种用数量弥补质量的打法,一直延续到了苏联解体。战后的美苏争霸中,苏联装备在大多数领域在质量上都逊色于美国,而在数量上或者块头上都优于美国,超级的核潜艇,比美国更多的洲际导弹,比美国多几倍的坦克装甲车,都是这个逻辑。
苏联本身的综合发展水平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为了跟美国对抗,集中了举国之力发展军事工业,这就造成民用工业领域的投入极少,整个国家的工业非常畸形,在民用工业技术上苏联跟西方差距远比军事工业大得多。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身技术底子就落后,而苏联的计划经济又缺少市场竞争,那些民用汽车厂按照军工生产的那套逻辑,只是按照国家计划的数量把汽车生产出来就完了,根本不需要去担心有没有市场竞争力,消费者的体验如何,更没有动力去改善自己的产品。这一套逻辑放在苏联国内或者物资短缺的中国,还行得通,根本没有竞争者,有个车总比没有强,汽车只要生产出来就不发愁没人要。
然而一旦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跟那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上来的西方汽车厂商竞争,不用比就会败下阵来。今天的俄罗斯继承的是苏联的底子,他的民用车其实跟西方的差距比苏联时期小得多,进步很大,但是世界汽车市场格局早就定了,俄罗斯厂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改进技术拓展市场,要想从几家美日欧汽车巨头嘴里分杯羹谈何容易。
文章来源:《缔客世界 》 网址: http://www.dksjzz.cn/zonghexinwen/2021/0524/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