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缔客世界 》收稿方向[05/28]
- · 《缔客世界 》投稿方式[05/28]
- · 《缔客世界 》征稿要求[05/28]
- · 《缔客世界 》刊物宗旨[05/28]
从中国到世界,泉州两千年如何走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晨光下的开元寺东塔和西塔。陈英杰摄 泉州的国际交流过程贯穿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并夹杂着复杂的国内外因素。走进历史,就是走出历史,更好地拥抱未来。无论是世界的泉州,还
晨光下的开元寺东塔和西塔。陈英杰摄
泉州的国际交流过程贯穿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并夹杂着复杂的国内外因素。走进历史,就是走出历史,更好地拥抱未来。无论是世界的泉州,还是中国的泉州,我们都在尝试连接关键的历史节点,还原泉州2000年的湍流。
萌芽: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
泉州以山为险,以沿海为主,在北方建立了中国最富饶的地区。江浙屏障之门西连中国“南天门”,两广唇齿相接,东临大海,连通世界,具有显着的区位优势。
泉州地区的原住民是百越人,中原泉州汉文化的起源始于秦政岭山脉与百越合并的时期。留在闽粤的军士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刀耕火种逐渐发展为沿海地区的天然渔业和平原地区的小规模水稻种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交流空间日益扩大。
在中原历史上数次动乱,对江南乃至更广阔的江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永嘉之乱和安史之乱期间,泉州涌现了大量“穿衣南行”的移民,到唐朝末期,他们已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人口。
移民的迁移引发了泉州的内部殖民化,随之而来的是泉州的区域城市化进程。南迁移民大规模发展农业,创造了大量剩余农产品,催生了市场交易、物质交流和人际交流。移民聚集形成集镇,初级集镇因贸易文化的发展而开始向高级集镇过渡。吴永安三年(260年),设东安县,泉州作为经济核心区正式出现。
城镇的兴起,促使泉州城乡形成了相互沟通、分工明确的交通网络。南方移民的避乱心态、开放性、融合性,为泉州多元化、紧密联系、积极融合的人口结构和文化特色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外交往转型的关键时期。自汉唐以来,国内外的商业和贡品都依托于中国西部的“陆上丝绸之路”。安史之乱后,鼎盛时期的唐朝逐渐衰落,西域通道被遗弃,唐朝转向闽粤海上通道。这一时期也是泉州从皇家边陲城市向世界四大港口之一转变的关键时期。
唐朝八年(834年),泉州正式成立组织,管理使节、商人和闽南人到中国的海外贸易。与此同时,大批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僧侣和信徒前往泉州等地进行宗教交流和文化传播。
唐末五朝,中央集权的帝制被“中止”而分裂。分裂政权必须采取灵活的社会经济措施,以在不寻常的状态下开辟一个生存空间。泉州的民间商业已经很活跃,再加上宽松的分政外交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当地政府特殊政策、民间工商业传播力、宗教传播力的共同努力下,泉州对外交往呈现出“云山百月路,人从城,十洲。玉远,明珠常酬。”繁荣景象。
繁荣时期:10世纪至14世纪初
五朝时期,王慎之建立福建王国。泉州当时的政策明确规定招收国内外商人来华贸易,制定法律权力,鼓励通婚,发展外商来华教育,派遣使节到东南亚国家。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泉州对外交往,呈现出以转口贸易为主、文化交流为辅的特点。转口贸易极大地发展了泉州乃至福建的农业和手工业,促进了船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空前改善。
泉州与海外的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频繁,泉州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宋元佑二年(1087年),朝廷正式下令在泉州设立石伯司司。以此为标志,泉州即将迎来海外商贸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后来,江南的南宋和横跨欧亚大陆的元朝,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同考虑,先后支持泉州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泉州的海外活动覆盖印度、阿拉伯世界、波斯、欧洲和东非沿岸。元代,泉州与这些地区形成了较为正式、稳定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泉州与海外形成了紧密联系的交通网络。这条网络以多条海路为骨干,维系着泉州与世界的联系。泉州出口的产品有丝绸、瓷器、茶叶、手工制品等;泉州的海商也从海外带来了大量的金银香料等商品。
随着海外贸易和人文交流的发展,一大批外国商人、宗教团体、庇护团体以海外居民的身份来到泉州,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文化融合.元朝带来的“蒙古和平”促进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联系,中国船舶成为这一时期世界通讯系统的主要动力。
现阶段的泉州被誉为中世纪世界第一大商港,东方第一港口。随着贸易流通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交汇,泉州从中国进入了世界的中心。
萎缩:14世纪初和20世纪中叶
从明朝建立到20世纪中叶,泉州的国际交流下滑。
文章来源:《缔客世界 》 网址: http://www.dksjzz.cn/zonghexinwen/2021/0726/1554.html